本文作者:819848

刚刚,央行重磅!信息量太大了!

819848 2023-11-10 102
刚刚,央行重磅!信息量太大了!摘要: ...

A股〇收盘情况

今天A股三大指数震荡下滑,成交8274亿元。截至收盘沪指跌0.47%,深成指跌0.53%,创业板指跌0.65%。

2150只个股上涨,2880只☆个股下跌,北向资金净卖出近49亿元。

刚刚,央行重磅!信息量太大了!

刚刚,央行重磅!信息量太大了!

龙字辈领跌。

刚刚,央行重磅!信息量太大了!

今天下跌的原因还是在美ξ国那边,美联储主席表示,通胀问题比政策制定者所预期的更为持久。如有必要,美联储将毫不犹豫地进一步收紧政策。

鲍威尔表示,他和美联储的其他政策制定者们对美国通胀放缓的步伐感到鼓舞,但不确定是否采取了足够的措施来保持这一势头,预计将通胀ξ 率持续降至2%的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鲍威尔指出,通胀仍远高于美联储希望看到的水平。

他还称,官员们将密切关注经济状况,以避免加息过高⊙的风险,以及“被几个月的好数据误导”的风险。

央行重磅发声,信息量大

新华社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功胜的专访。

其中提到:

刚刚,央行重磅!信息量太大了!

1、下一步,货币政策将更①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着力∩为实体经济稳定增长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2、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动能不断激活⊙和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人民币资产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凸显,人民币资产展现出良好的投资价值。8月下半月以来,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相对强势,升值幅度在2%以上。

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外汇局将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防止单边预期自我实现,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Ψ 稳定。

3、密切关注一些领域的金融风险,目前讨论较多的是房地产市场和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非法金融活动风险等也需要持续关注。

4、金融管理部门〇积极行动,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置换等市场化方式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并依法维护金融机构合ㄨ法权益;建立常态化的融资平台金融债务监测机制,推动¤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等,健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

5、完善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平稳有序□ 推动重点区域和重点金融风险处置,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推动金融稳定立╳法,加快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建设,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以下是访谈全文ξ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中国人民银行如何谋划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如何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怎样应对金融领域的风险挑战?新华社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功胜。



把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
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作出了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将如何贯彻落实?
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制定贯彻落实方案,系统谋划未来一段时间重点工作任务和思路举措,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民银行、外汇局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完善党管金融的体制机制,把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
二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为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三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四是坚持深化金融改革。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
五是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
着力为实体经济稳定增长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问:围绕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中国人民银行将采取哪些举措?
答: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中长期资金超过1万亿元;两次降低政策利率,带动市场利率持续下行;调〓整完善房地产金融政策,指导商业银行调整存量房贷利率;两次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延长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6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目前,货币信贷总量保持↘较快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企∏业贷款利率处于较低水平,为经济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支持。
总量上合理充裕,9月末,广义货币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保持10%左右的较快增长。结构上更加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7%,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8%。价格上稳中有降,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下一步,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着力为实体经济稳定增长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
问:中国人民银㊣行将如何应对汇率波动?
答:影响汇〓率的因素很多。首先是经济基本面,这是最根本因素。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是有坚实基础的。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发布的报告预¤计,2023年中国的经济增速是5.4%,美国是2.1%;从趋←势上看,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从国际金融环境来看,国际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此轮加息接近尾声,未来中美利差会逐◤步收敛至正常区间。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动能不断激活和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人民币资产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凸显,人民币资产展现出良好的投资价值。8月下半月以来,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相对强势,升值幅度在2%以上。
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外汇局ω将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防止单边预期自我实现,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我们有信心、有能力①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平稳有序推动重点区域和重点金融风险处置
问: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将关注哪些重点?
答:目前,中国金融体系整体稳健,金融机构经营和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我们密切关注一些领域的金融风险,目前讨论较多的是房地产市场和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非法金融活动风险等也需要持续关注。
房地产市场方面,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转变,从增量市场为主向增量存量并重过渡,这一过程对金融体系外溢性有限,房地产金融风险可控。今年以来,金融部门从供需两端综合施策,出台了多项金融政策,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加快构建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长期看,我国城镇化仍『处于发展阶段,居民家庭改善性住房需求较大,可以为房地产市场和行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地方政府债务方面,我国政府债务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游∑ 偏下水平。中央政府债务负担较轻,大部分地方债Ψ务水平也不高,并有较多资源和手段化解债务。
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要压实地方责任,减少存量债务规模,严控新增债务融资。近期,有关地方采取︽盘活或出售资产等方式,积极筹措资源化解债务取得较好效果。在此基础上,金融管理部门积极行动,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置换等市场化方式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并依法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建立常态化的融资平台金融债务监测机制,推动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等,健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完善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平稳有序推动重点区域和重点金融风险处置,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推动金融稳定立〓法,加快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建设,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
问:下一步在金融对外开放方面有何考虑?
答: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大幅放宽金融服务业ω市场准入,积极推进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018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推出了50多条金融业开放措施,吸引外资来华设立了超过110家金融机构。截至9月末,共有1110家境外机构进入我国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持有我国债券3.3万亿元人民币,较五年前增长近200%。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投融资货币◤、储备货币的功能不断增强,已初步具备※了国际使用的网络效应。
中国人民银行还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牵头二十国集团可持续金融工作,参与国际清算银行人民币流动性安排。今年,中美、中欧还成立了金融工作组,就经济和金融领域相关问题与美、欧加强沟通和合▽作↑。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建设者、贡献者的角色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819848本文地址:/x39mrq/post/10379.html发布于 2023-11-1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政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