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819848

A类央企信托-470号河南?洛阳的简单介绍

819848 2023-07-22 111
A类央企信托-470号河南?洛阳的简单介绍摘要: 2021年山东各市二模文言文阅读汇编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2021·山东济南·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匈奴数侵盗北边,屯成者多,边粟不足给食,于是募...

2021年山东各市二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2021·山东济南·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匈奴数侵盗北边,屯成者多,边粟不足给食,于是募民能输及转粟于边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长。孝景时,上郡以西旱,得输粟县官以除罪。卜式者,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是时汉方数使将击匈奴,卜式上书,愿输家之半县官助边。天子使≡使问式:“欲官乎?”式曰:“臣少牧,不习仕宦,不愿也。”使问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分争。式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顺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于人!无所欲言也。”使者曰:“苟如此,子何欲而然?”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于边,有财者宜输委,如此而匈奴可㊣ 灭也。”使者具其言入以闻。天子以语丞相公孙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军数出浑邪王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其明年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卜式持钱二十万予河南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人者籍,天子见下式名,识之,曰:“是固前而欲输其家半助边。”乃赐式外繇四百人。式又尽复予县官。是时富豪皆争匿财,唯式尤欲输之助费。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乃拜为郎,布←衣腾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见其羊,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斥去,毋令败群。”上以式为奇,拜为缑氏令试之,缑氏便之。迁为成皋令,将漕最。上以为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南越反,齐相下式上书曰:“臣闻主忧臣辱。南越反,臣愿父子与齐习船者往死之。”天子下诏曰:“卜式虽躬耕牧,不以为利,有余辄助县官之用。今天下不幸有急,而式〇奋愿父子死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赐爵关内侯,金六十斤,田十顷。”

(选编自《史记·平淮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岁余/会军数出/浑邪王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其明年/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B.岁余会军/数出浑邪王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其明年/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C.岁余/会军数出浑邪王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其明年/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D.岁余会军/数出浑邪王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其明年/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景,是西汉皇帝刘启的谥号,皇帝的谥号是后人根据A类央企信托-470号河南?洛阳他生前的行为赋予的美称。

B.县官,旧称一县的行政长官,也可以指朝廷,西汉时常用县官来称代政府或皇帝。

C.外繇,戍边徭役,汉时戍边者由官府供给衣食杂用,不去者可每年出钱三百代役。

D.关内侯,指汉代军功爵级中高于大庶长低于彻侯的爵位,有封邑,可以收取租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卜式慷慨乐施,爱国无私。卜式欲捐一半家产被拒绝后,又捐钱给河南太守供给迁徙百姓,并将皇帝赏赐的四百外繇返还朝廷,最终得到皇帝的认可。

B.卜式忠厚朴实,高风亮节。卜式借钱给穷人,教导身边的人向善,不会冤枉任何一个人,在当地较有威望,皇帝想要重用他,让他作为楷模让百姓学习。

C.卜式颇具才华,政绩斐然。卜式认为牧羊和治理百姓有相似之处,后来他做缑氏县令,得到了百姓的夸赞;被调为成皋县令,他负责的漕运考核最好。

D.卜式有勇有义,心怀天下。无论作为种田牧羊的普通百姓,还是官至齐王太傅,卜式始终关心国家大事;南越反叛时,他携子主动请缨,誓死卫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如此,子何欲而然?

(2)以时起居;恶者辄斥去,毋令败群。

5.国家需要钱资,卜式主动捐资,公孙弘为何阻止皇帝接纳?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

(2021·山东淄博·高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彭龟年,字子寿,临江人。七岁而孤,事母尽孝。性颖异,读书能解大义。及长,得程氏《易》读之,至忘寝食,从朱熹、张栻质疑,而学益明。登乾道五年进士第,授袁州宜春尉、吉州安福丞。郑侨、张枃同荐,除太学博士。兼魏王府教授,迁国子监丞。以侍御史林大中荐,为御史台主簿。改司农寺丞,进秘书郎兼嘉王府直讲。宁宗尝谓:“退朝无事,恐自怠惰,非多读书不可。”龟年奏:“人君之学与书生异,惟能虚心受谏,迁善改过,乃圣学中第一事,岂在多哉?”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①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不报。迨归,见侂胄用事,权势重『于宰相,于是条数其奸。谓:“进退大臣,更易言官,假托声势,窃弄威福,不去必为后患。”上览奏甚骇,曰:“侂胄朕之肺腑,信而不疑,不谓如此。”批下中书,予侂胄祠,已乃复入。龟年上疏求去,诏侂胄予内祠,龟年予郡,以焕章阁待制知江陵府、湖北安抚使。龟年丐祠,庆元二年,以吕棐言落职;已而追三官,勒停。嘉泰元年,复元官。起知赣州,以疾辞,除集英殿修撰、提举冲佑观。开禧二年,以待制宝谟阁致仕,卒。龟年学识正大,议论简直,善恶是非,辨析甚严。其爱君忧国之忱,先见之识,敢言之气,皆人所难。晚既投闲,于关、洛②书益加涵泳,匾所居曰止堂,著《止堂训蒙》。侂胄诛,林大中、楼钥皆白其忠,宁宗诏赠宝谟阁直学士,赐谥忠肃。上谓左右曰:“彭龟年忠鲠可嘉,宜得谥。使人人如此,必能纳君于无过之地。”未几,加赠龙图阁学士,而擢用其子钦。

(节选自《宋史·彭龟年传》,有删改)

[注)①护客,当时彭龟年正护送金国来的使者回去。②关、洛,指关学和洛学。关学为宋代张载创立的理学学派,洛学为宋代程颢和程颐两兄弟创立的理学学派。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

B.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

C.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

D.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通过者,分三甲,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

B.教授,此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行政事务。

C.内祠,指宫观使。执掌在京宫观,以宰执充任,后用以安置罢职大臣。

D.致仕,古指官员到退休年龄交还官职退休,亦称致事、致政、休致等。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龟年孝顺母亲,耽于读书。他︾七岁时失去父亲,对其母十分孝顺。长大后曾读《易》到废寝忘食,且敢于怀疑朱熹、张栻的观点。

B.彭龟年忠于君主,敢于直谏。他曾进谏,作为皇帝读书不必贪多,重要的是虚心纳谏,向善改过。后又上奏弹劾权盛一时的韩侂胄。

C.彭龟年屡被推荐,历任多职。他曾被郑侨、张枃推荐、担任太学博士,后又被林大中推荐,担任御史台主簿,一生担任过很多官职。

D.彭龟年死后荣耀,得谥获赠。他死后,皇帝认为他忠心耿直,赐谥号“忠肃”。死后获赠宝谟阁直学土,后又被加赠龙图阁学士。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迨归,见侂胄用事,权势重于宰相,于是条数其奸。

(2)其爱君忧国之忱,先见之识,敢言之气,皆人所难。

10.彭龟年为何弹劾韩侂胄?请简要说明。

(2021·山东泰安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瑕丘江公,受《穀梁春秋》及《诗》于鲁申公,传子至孙为博士。武帝时,江公与董仲舒并。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江公呐于口,上使与仲舒议,不如仲舒。而丞相公孙弘本为《公羊》学,比辑其议,卒用董生。于是上因尊《公羊》家,诏太子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兴。太子既通,复私问《毂梁》而善之。其后浸微,唯鲁荣广、皓星公二人受焉。广尽能传其《诗》、《春秋》,高材捷敏,与《公羊》大师眭孟等论,数困之,故好学者颇复受《穀梁》。沛蔡千秋少君、梁周庆幼君、丁姓子孙皆从广受。千秋又事皓星公,为学最笃。宣帝即位,闻卫太子好《穀梁春秋》,以问丞相韦贤、长信少府夏侯胜及侍中乐陵侯史高,皆鲁人也,言穀梁子本鲁学,公羊氏乃齐学也,宜兴《穀梁》。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数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复求能为《毅梁》者,莫及千秋。上愍其学且绝,乃以千秋为郎中户将,选郎十人从受。汝南尹更始翁君本自事千秋,能说矣,会千秋病死,征江公孙为博士。刘向以故谏大夫通达待诏,受《毂梁》,欲令助之。江博士复死,乃征周庆、丁姓待诏保宫,使卒授十人。自元康中始讲,至甘露元年,积十余岁,皆明习。乃召《五经》名儒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大议殿中,评《公羊》《穀梁》同异,各以经处是非。时,《公羊》博士严彭祖、侍郎申鞔、伊推、宋显,《穀梁》议郎∑ 尹更始、待诏刘向、周庆、丁姓并论。《公羊》家多不见从,愿请内侍郎许广,使者亦并内《穀梁》家中郎王亥,各五人,议三十余事。望之等十一人各以经谊对,多从《穀梁》。由是《穀梁》之学大盛。

A类央企信托-470号河南?洛阳的简单介绍

(《汉书·儒林传》,有删节)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穀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

B.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穀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

C.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穀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

D.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穀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文,连缀字句而成文,指撰写文章。如《汉书·贾谊传》:“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B.待诏,等待诏命。汉代征召士人时,对未有正官者,均待诏公车,其特异者待诏金马门,备顾问,后遂以待诏为官名。

C.宣帝,文中指汉宣帝,是刘询的庙号。《汉书宣帝纪》载其:“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

D.五经,原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典籍,汉时被奉为五经,为儒家重要典籍,汉武帝时曾设五经博士。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公学识广博,与董仲舒齐名。他师从鲁申公学习《穀梁》《诗》,得其真传,并曾经与其在朝廷中辩论,但因口呐而落败。

B.江公学养丰厚,备受太子器重。太子在通晓《公羊》经义后,又私自请求学习《毂梁》且对其非常喜欢,并四处传布经义。

C.江公研习《毂梁》,门生稀少。只有鲁荣广皓星公二人得其传授,荣广才思敏捷,精研《诗》《春秋》,多次与眭孟等辩驳。

D.江公治学传家,延至后代。汉宣帝征召其孙为博士,令刘向学习《毂梁》助其传布,后朝廷又召集学者辩论《公羊》《毂梁》异同。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丞相公孙弘本为《公羊》学,比辑其议,卒用董生。

(2)上愍其学且绝,乃以千秋为郎中户将,选郎十人从受。

15.联系文本,简要回答《毂梁》之学大盛的原因。

(2021·山东潍坊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存仁,辽阳人。崇德元年,始设都察院,班六部上,以存仁为承政。越数日,存仁上言:“臣尝默察诸臣贤否、政事得失,但不敢出位妄论列。今上创立此官,而以命臣。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摘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以尽职。”三年正月,存仁疏言:“礼部行考试,令奴仆不得与。上前岁试士,奴仆有中式者,别以人畀①其主。臣等窃谓奴仆宜令与试,但限以十人为额,苟十人皆才,何惜以十人易之?”是岁,都察院劾刑部承政郎球贪污,论罪;又劾吏部刑部复用赃吏违旨坏法。上嘉纳之。祖大寿守锦州,攻数年不克。存仁疏言:“臣睹今日情势,锦州所必争。大寿跋扈畏罪,岂肯轻去其窟?彼所恃者蒙古耳,今蒙古多慕化而来,彼必疑而防之。防之严则思离,离则思变。伏愿以屯耕为本务,率精锐薄城,显檄蒙古,未有不相率出降者。”锦州竞克。顺治二年七月,疏言:“近有民号召为逆,若反形既著,重劳大兵,莫若速遣提学,开科取士,下令免积逋,减额赋,使读书者希仕进,力田者逭②追呼,则莫肯相从为逆矣。”得旨,谓“诚安民急务也”,令诸行省皆准施行。六年八月,起授兵部尚书,兼领海防。上令疆吏考校诸守令,以文艺最高下。存仁出按诸府县,廉能吏有一二语通晓,即注上考;非然者,文虽工亦乙之。监司请其故,存仁曰:“我本武臣也,上命我考校,我第考实。文有伪,实难欺也。况诸守令多从龙之士,未尝教之,遽以文艺校短长,不寒廉能吏心乎?”九年,卒,谥忠勤。论曰:存仁武臣,改文秩而任节钺,建树如此。资格固不足以限人欤?抑所遭之时异也。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①畀(bì):送给。②逭(huàn):避免。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適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以尽职

B.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摘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以尽职

C.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摘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以尽职

D.臣虽愚/岂不知随众/然诺其事甚易/发奸擿伏/其事甚难诚见/不如此/不足以尽职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式,文中指参加科举选拔考试,现代常指符合中国传统的风格或形式。

B.追呼,字面意义是追赶呼喊,文中指吏胥到百姓门前呼叫催租,逼服徭役。

C.文艺,文中指撰述和写作方面的技艺,现代是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合称。

D.节钺,字面意义是符节与斧钺,古代常以之授与官员,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存仁能力出众备受重用。朝廷新设立的都察院权力显赫,张存仁被委任都察院要职;后来还被起授兵部尚书等,足见朝廷对他能力的认可。

B.张存仁恪尽职守勤于政务。他被任命都察院承政不久即上书进言,表达尽心履职的决心;后来果然极尽监察弹劾和建议的职分,得到皇上赞赏。

C.张存仁审时度势善于谋划。对固守锦州的祖大寿,他能根据形势的发展分析其心理和行为的动态变化,并为如何攻取锦州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D.张存仁建树颇丰却仍留遗憾。原为武官的他改任文职成就了不俗的业绩,然而变乱的世道成为限制他发展的外在条件,时人议论时对此表示惋惜。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精锐薄城,显檄蒙古,未有不相率出降者。

(2)上命我考校,我第考实。文有伪,实难欺也。

20.针对“有民号召为逆”的危情,张存仁的建议体现了怎样的治理理念?请概括说明。

(2021·山东德州·高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绍,字公业,德州人。祖瑶,江西右布政使。绍举万历十七年进士。除汝宁推官,征授户科给事中。巡视京营。副将佟养正等五人行贿求迁,皆劾置于理。帝遣使采矿河南,绍两疏言宜罢,皆不报。

再迁吏科左给事中。会大计京官,御史许闻造讦户部侍郎张养蒙等,语侵吏部侍郎裴应章。绍言闻造挟吏部以避计典,且附会阁臣张位,闻造乃贬边方。主事赵世德考察贬官,廷议征杨应龙,兵部举世德知兵,绍驳止之。又劾文选郎杨守峻,守峻自引去。饶州通判沈榜贬官,夤缘税监潘相得留,绍极言非法。山西税使张忠以夏县知县韩薰忤己,奏调之僻地,绍又争之,帝怒,斥为民。以沈一贯救,诏镌一秩,出之外。给事中李应策、御史李炳等争之,帝益怒,并薰斥√为民,而夺应策等俸。绍家居二十年。光宗即位,起太常少卿。

天启四年,历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宗室居仪封者为盗窟,绍列上其状,废徙高墙。临漳民耕地漳滨,得玉玺,龙纽龟形,方四寸,厚三寸,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献绍。绍闻之于朝,略言:“秦玺不足征久矣。今玺出适在臣疆既不当复埋地下又不◥合私秘人间欲遣官恭进阙廷迹涉贡媚。且至尊所宝,在德不在玺,故先驰奏闻,候命进止。昔王孙圉不宝玉珩,齐威王不宝照乘,前史美之。陛下尊贤爱士,野无留良。尚有一代名贤,如邹元标、冯从吾、王纪、周嘉谟、盛以弘、孙慎行、钟羽正、余懋衡、曹于汴等皆忧国奉公,白首魁艾。其他词林台谏一锢不起者,并皇国祯祥,盛朝珍宝。臣不能汲致明〓廷,徒献符贡瑞,臣窃羞之。愿陛下惟贤是宝。在朝之忠直,勿事虛拘;在野之老成,亟图登进。彼区区秦玺之真伪,又安足计哉。”魏忠贤方斥逐耆硕,见之不悦。后忠贤势益张,绍遂引疾归。

崇祯六年,荐起工部右侍郎。越二年,以年老,四疏乞休去。卒,赠工部尚书。

(选自《明史?程绍传》)

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玺出/适在臣疆/既不当复埋地下/又不合私秘人间/欲遣官恭进/阙廷迹涉贡媚

B.今玺出适/在臣疆/既不当复埋地下/又不合私秘人间/欲遣官恭进/阙廷迹涉贡媚

C.今玺出/适在臣疆/既不当复埋地下/又不合私秘人间/欲遣官恭进阙廷/迹涉贡媚

D.今玺出适/在臣疆/既不当复埋地下/又不合私秘人间/欲遣官恭进阙廷/迹涉贡媚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计,是古代的一种官吏考核制度,普行于明清两朝,三年一大考,君王据此来决定官员的奖惩。

B.夤缘,本文意为攀附上级,拉拢关系。文中与《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中的词义不同。

C.耆硕,指年高德硕的人。耆,年老;硕,大。指德高望重的长者,与本文中的“白首魁艾”意思相近。

D.乞休,古代官员基于某种原因主动辞去官职,文中与《张衡传》“上书乞骸骨”的“乞骸骨”意思相近。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绍严峻刚直,清正廉明。他担任户科给事中时,巡视京营,副将佟养正等五人行贿请求升职,他都上疏弹劾,并且送到司法机关审理。

B.程绍恪尽职守,不畏权贵。他巡抚河南,发现居处在仪封的皇家宗室成为了盜贼,程绍搜罗他们的罪状呈上,结果他们被废入高墙禁锢。

C.程绍直言进谏,举贤荐才。临漳百姓捡得玉玺,他借此写奏疏希望皇帝不必计较秦玺真伪,应以人才为珍宝,重用贤士,得到皇帝赞许。

D.程绍宦途坎坷,品行高洁。他历任多职,几度沉浮,曾被削职为民,在家二十年;后来看到魏忠贤权势日益嚣张,不予合作,辞官回家。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遣使采矿河南,绍两疏言宜罢,皆不报。

(2)臣不能汲致明廷,徒献符贡瑞,臣窃羞之。

25.后人评程绍“志士恒硁硁”,“硁”原义为有力的击石声,“硁硁”,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文章第二段哪些事情可以体现其“恒硁硁”的特点?

(2021·山东聊城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讳仲淹,字希文。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其所有为,必尽其力,曰:“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苟哉!”

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及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始终十年,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

赵元昊反河西,乃以公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是时,新失大将,延州危。公请自守鄜廷扦贼,乃知延州。元昊遣人遗书以求和,公谓无事请和,难信,且书有僭号,不可以闻,乃自为书,告以逆顺成败之说,甚辩。坐擅复书,夺一官,知耀州。既而四路置帅,以公为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自边制久隳,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敢犯。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诸蕃质子,纵其出入,无一人逃者。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思信大洽,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公因以疾请邓州,守邓三岁,公益病,又求知颍州。肩舁至徐,遂不起,享年六十有四。

(选自欧阳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铭》有删改)

2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

B.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

C.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

D.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

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旧时为表尊敬,不直呼其名。“讳仲淹”,即“仲淹”二字应避去。

B.通判,两宋时知州的副官,辅佐知州一起治理政务,对知州也有监察责任。

C.赵元昊,祖上本姓拓跋,宋朝赐姓赵,女真族,西夏王朝的开国皇帝。

D.质子,指旧时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一般由王子或世子充当,故称质子。

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仲淹出身贫苦,自强不息。他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大后,独自外出求学,承受别人无法承受的痛苦,终于金榜题名,出仕做官,得以孝养母亲。

B.范仲淹胸怀大志,自信敢为。他始终以天下人为念,应该做的事就尽力去做,从不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像圣贤一样,做不成绝不罢休。

C.范仲淹做事坚持原则,不肯趋炎附势。章献太后当权时,他敢于直言进谏,忤逆太后旨意;当太后去世后,面对大臣的重翻旧账,他又极力维护太后的声誉。

D.范仲淹戍边目光长远,不急功近利。他在延州不急于打仗,而是筑城垦田,让边境百姓安居乐业,调整军制,训练士兵,让敌人不敢侵犯。

2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

(2)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

30.范仲淹“知耀州”的原因是什么?

(2021·山东枣庄·高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石,字中玉。元和中,擢进士第,辟李听幕府,从历四镇,有材略,为吏精明。听每征伐,必留石主后务。大和中为行军司马听以兵北渡河令石入奏点对华敏文宗异之石器雄远当轴秉权亡所挠。方是时,宦寺气盛,陵暴朝廷,每对延英,而仇士良等往往斥训①以折大臣,石徐谓曰:“乱京师者训、注也,然其进,孰为之先?”士良等恧②缩不得对,气益夺,晋绅赖以为强。于时大臣新族死,岁苦寒,外情不安。帝曰:“人心未舒何也?”石曰:“刑杀太甚,则致阴诊。比郑注多募凤翔兵,至今诛索不已,臣恐缘以生变,请下诏尉安之。”帝曰:“善。”帝尝顾郑覃曰:“覃老矣,当无妄,试谕我犹汉何等主?”覃曰:“陛下文、宣主也。”帝曰:“渠敢望是!”石欲强帝志使不怠,因曰:“陛下之问而覃之对,臣皆以为非。颜回匹夫耳,自比于舜。陛下有四海,春秋富,当观得失于前,日引月长,以齐尧、舜,奈何比文、宣而又自以为不及?惟陛下开肆厥志,不以文、宣自安,则大业济矣。”俄进中书侍郎。石用韩益判度支案,以赃败。石曰:“臣本以益知财利,不保其贪。”帝曰:“宰相任人,知则用,过则弃,谓之至公。它宰相所用,强蔽其过,此其私也。”三年正月,将朝,骑至亲仁里,狙盗发,射石伤,马逸,盗邀斫之坊门,绝马尾,乃得脱。天子骇愣,遣使者慰抚,赐良药。石因卧家固辞位,有诏以中书侍郎平章事为荆南节度使。石起为相,以身徇国,不恤近幸,张权纲,欲强王室,收威柄。而仇士良疾之,将加害,帝知其然,而未为之,遂罢去。遣日,给贵都阙,士人恨愤。石让中书侍郎,换检校兵部尚书,它不听。卒,年六十二,赠尚书右仆射。

(摘编自《新唐书·李石传》)

[注]①训:即李训,前宰相,“甘露事件”中被诛。②恧:(nǜ)惭愧。

3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和中/为行军司马/听以兵北/渡河/令石入奏/占对华敏/文宗异之/石器雄远当轴/秉权亡所挠/

B.大和中/为行军司马/听以兵北渡河/令石入奏/占对华敏/文宗异之/石器雄远/当轴秉权亡所挠/

C.大和中/为行军司马/听以兵北渡河/令石入奏/占对华敏/文宗异之/石器雄远当轴/秉权亡所挠/

D.大和中/为行军司马/听以兵北/渡河/令石入奏/占对华敏/文宗异之/石器雄远/当轴秉权亡所挠/

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和是唐宪宗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为汉武帝々首创,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B.幕府指古代将军的府署,因军队出征施用帐幕而得名,也可用来泛称幕僚。

C.晋绅也作“缙绅”,是旧时官宦或儒者的装束,也用作官宦或儒者的代称。

D.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官名。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石富有才略,为吏很是精明。他考中进士后在李听幕府中任职,跟从李听历任四镇,深受信任,在李听每次征伐时,都受命掌管后方的事务。

B.李石应对从容,重视稳定人心。宦官气焰嚣张,震慑大臣,李石从容应对,使宦官︼们惭愧退缩;皇帝问人心为何不安,李石点明是因刑杀太过。

C.李石意图振兴,激励皇帝立志。郑覃认为皇帝可以类比为汉代文、宣二帝,李石却不以为然,激励皇帝树立远大志向,超越文、宣,自比于舜。

D.李石遭到刺杀,惊险中得逃生。李石在上朝的路上被刺客射伤,在逃奔中经过坊门时又被刺客挥刀拦截,他的马尾被砍断后,才得以脱身保命。

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郑注多募凤翔兵,至今诛索不已,臣恐缘以生变,请下诏尉安之。

(2)石起为相,以身徇国,不恤近幸,张权纲,欲强王室,收威柄。

35.李石请求辞官,后改赴他任,士人们为什么愤恨不平?请简要说明。

(2021·山东日照·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谦,字延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初,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十四年秋,也先大入寇,帝亲征。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固辞,不允。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用一人,必密访谦。视诸选耎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徐珵以议南迁,为谦所斥。至是改名有贞,稍稍进用,尝切齿谦。石亨本以失律削职,谦请宥而用之,畏谦不得逞,亦不乐谦。景秦八年正月壬午,亨与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下狱。诬谦等与黄竑构邪议,更立东宫;又与太监王诚等谋迎立襄王子。都御史萧惟祯定谳,处极刑。丙戌改元︻天顺,丁亥谦弃市。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3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

B.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

C.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

D.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帝顾而改容曰/从汝/

3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扈跸,扈,随从;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文中指于谦跟随皇帝征伐。

B.北狩,指到北方狩猎或向北进军,文中是皇帝被掳到北方的委婉说法。

C.壬午,文中指某一日,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的三十个单位记录日序。

D.弃市,指在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并将尸体弃置街头示众的一种刑罚。

3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谦巡视地方,一心为民办事。他巡视江西,昭雪冤囚;奏报陕西祸害百姓的官吏;巡抚河南山西,注重调查,积极建言。

B.于谦反对南迁,尽心守卫京师。他极力反对徐理南迁的建议,认为京师是国家根本,不应重蹈宋朝的覆辙,应尽心守卫。

C.于谦性格刚直,受到权贵怨恨。他轻视怯懦的大臣及勋旧贵戚,对他不满的人很多;徐理和石亨也出于不同原因怨恨他。

D.于谦清正廉洁,堪为官员表率。他奉行节俭,住宅简陋却没有接受皇帝赏赐的府第;被抄家时,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

3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

(2)石亨本以失律削职,谦请宥而用之,畏谦不得逞,亦不乐谦。

40.于谦被判处极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1·山东济宁·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建徽,字延光,新登县人。父棱,两浙行军司马、镇海军节度副使。徽少强勇,不与诸弟类。尝于山庄构小茅斋,辄私署军州押衙,纪于栋。乡里见焉惊,因闻于棱。棱亦加责,徽对曰:“大丈夫何止一军事押衙耶?”始从军,无事人之志。及棱归武肃王①,乃从父命而尽心于吴越。开平中,与武肃王弟铎率师救姑苏与敌遇因逼河河梁上断乃鞭马径渡及岸马毙遂瘗之号曰马冢至今存焉 徐绾之叛,徽驰自新登,时贼将聚木焚北门,徽使持火钩取其木,先焚之,遂不得聚,贼计遂罢。时有劝王东保会稽,徽按剑曰:“事苟不济,当同死于此。必东渡,亦▂售命于贼耳。”武肃王纳之。睦州陈询之贰吴越也,王以徽为询姻娅,颇疑之,乃使马绰伺其意。徽曰:“陈氏负恩背义,自贻覆族之祸,徽既姻娅,义当见疑。然累书以谕之,皇天后土,苟或鉴照,则拔城获书,方明徽心耳。”俄有睦州厅吏来降,持徽所遗书至。武肃王嘉叹久之,赐徽钱一百万。武肃王每会王人,必指之曰:“此杜丞相,今日尘忝②多其力也。”忠献王时,其孙昭达为内衙都监使,盛治第宅,强徽观之,曰:“乳臭儿不谙事乃尔。”后昭达果以罪诛。及春秋高,尚能骑射。尝击毬于广场,兴酣,有宿中箭镞自臂中飞出,人皆壮之。初,棱将亡,散家财与诸子,惟徽但授一笏。棱曰:“此吾历任所秉者,唯汝能传之。”徽历官自武安都将、国子祭酒,至泾源、昭化等军节度使,累官吴越国丞相兼中书令,封郧国公,皆自国初至忠献王以来奏授也。凡子弟孙侄,多连姻公室,朱紫车马充溢门庭,有国以来莫比其盛。卒年八十八,谥曰威烈。

(选自《吴越备史》)

(注)①武肃王: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钱镠。②尘忝:谦词,意为自身才能不足,有辱于所任职位。

4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武肃王弟铎率师救姑苏/与敌遇/因逼河/河梁上断/乃鞭马径渡/及岸马毙/遂瘗之/号曰马冢/至今存焉/

B.与武肃王弟铎/率师救姑苏/与敌遇因逼河/河梁上断/乃鞭马径渡及岸/马毙/遂瘗之/号曰马冢/至今存焉/

C.与武肃王弟铎率师救姑苏/与敌遇/因逼河/河梁上断/乃鞭马/径渡及岸马毙/遂瘗之/号曰马冢/至今存焉/

D.与武肃王弟铎/率师救姑苏/与敌遇因逼河/河梁上断/乃鞭马径渡/及岸马毙/遂瘗之/号曰马冢/至今存焉/

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姻娅,指亲家和连襟,我国古代六亲之一。后泛指姻亲,即有婚姻关系的亲属。

B.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所拿手板,用于记录君命,亦可记所要陈奏内容以防遗忘。

C.国子祭酒,国子监的最高长官。国子监是古代国立最高学府,也是教育管理机构。

D.朱紫,指红色和紫色的官服,古代常用服色来区别官位,朱紫是低阶官员的服色。

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建徽特立独行,胸怀大志。他年少时就表现出秉性卓异的一面,不甘于屈身下位,志向非同凡俗。

B.杜建徽尽心国事,平叛有方。徐绾发动叛乱,他迅速前往应敌,指挥手下巧妙破坏了叛贼的焚门之计。

C.杜建徽察微知著,富有远见。孙子昭达大肆兴建住宅,他预言昭达将招致杀身之祸,后来果然应验。

D.杜建徽深受重用,名位尊隆。从武肃王到忠献王,对他都屡加封赏,他家族兴盛,自身也位尊寿高。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苟不济,当同死于此。必东渡,亦售命于贼耳。

(2)尝击毬于广场,兴酣,有宿中箭镞自臂中飞出,人皆壮之。

45.陈询叛变时,武肃王为什么怀疑杜建徽?后来为什么又消除了对他的怀疑?

(2021·山东青岛·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善骑射,初隶骑御马直,选为散直。

宝元初,赵元昊反,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帝尝敕青敷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地。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

皇佑中,广州变侬智高反,陷邕州,又破沿江九州,围广州,岭外骚动。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广州,命图形以进。青上表请行,翌日入对,自言:“臣起行伍,非战伐无以报国。愿得蕃落骑数百,羁贼首致阙下。”帝壮其言,遂除宣徽南院使经∏制广南盗贼事。先是,蒋偕、张忠皆轻敌败死,军声大沮。青戒诸将毋妄与贼斗,听吾所为。陈曙乘青未至,辄以步卒八千犯贼,溃于昆仑关,殿直袁用等皆遁。青曰:“令之不齐,兵所以败。”晨会诸将堂上,揖曙起,并召用等三十人,按以败亡状,驱出军门斩之。

已而顿甲,军中休十日。舰者还,以为军未即进。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关,出归仁铺为阵。贼既失险,悉出逆战。青执白旗麾骑¤兵,纵左右翼,出贼不意,大败之,斩首数千级,智高夜纵火烧城遁去。迟明,青按兵入城,招复老壮七千二百尝为贼所俘胁者,慰遣之。

还至京师,帝嘉其功,拜枢密使。初,青既行,帝每忧之曰:“青有威名,贼当畏其来。左右使令,非青亲信者不可;虽饮食卧起,皆宜防窃发。”乃驰使戒之。

始,交阯愿出兵助讨智高,余靖∮言其可信,具万人粮于邕、钦待之。青既至,檄余靖无通使假兵,即上奏曰:“李德政声言将步兵五万、骑一千赴援,非其情实。且假兵于外以除内寇,非我利也,蛮夷贪得忘义,因而启乱,何以御之?请罢丢交阯助兵。”从之。

明年二月,疽发髭,卒。帝发哀,制祭文,遣使赍中牢丰祠其家,谥武襄。

青为人慎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始,与孙沔破贼,谋一出青,贼既平,经制余事,悉以诿沔。沔始叹其勇,既而服其为人,自以为不如也。

(节选自《宋史·狄青传》,有删改)

4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B.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C.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D.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4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地,指门阀地位。魏晋之际,为讲求门阀特权形成的一种以贵族门阀为贵的等级制度。

B.交阯,指越南。秦朝以后,设“交阯郡”,十世纪三十年代独立建国后,北宋称其为“交阯”。

C.祭文,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用来颂扬逝者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D.中牢,即少牢,古代祭祀用的牛、羊二牲。根据祭品搭配的种类不同,有“太牢”“少牢”之分。

4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狄青作战勇猛,沉着冷静。狄青曾在多次战斗中,八次被流箭射中;蒋偕等人战亡,士气低落,狄青告诫诸将不要轻举妄动。

B.狄青出身低微,自警内省。狄青早期是一名骑兵,凭战功屡被提拔;脸上留有黑字却不愿去掉,以此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

C.狄青治军严明,长于谋略。狄青统一指挥各部时,整肃军纪,将袁用等人依法斩首;考虑国家长远利益,阻止余靖对外借兵。

D.狄青率先垂范,不计名利。战事不顺时,狄青经常冲锋在前;战后,又把功劳让给其他人,令同僚叹服。

4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广州,命图形以进。

(2)且假兵于外以除内寇,非我利也。蛮夷贪得忘义,因而启乱,何以御之?

50.在平定智高之乱时,狄青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简要概括。

(2021·山东临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先是,帝尝叹曰:“今大乱之后,其难治乎?”征曰:“大乱之易治,譬饥人之易食也。”帝曰:“古不云善人为邦百年,然后胜残去杀邪”答曰:“此不为圣哲论也。圣哲之治,其应如响,期年而可,盖不其难。”封德彝曰:“不然。三代之后,浇诡日滋。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皆欲治不能,非能治不欲。征书生,好虚论徒乱国家,不可听。”征曰:“五帝、三王不易民以教,行帝道而帝,行王道而王,顾所行何如尔。黄帝逐尤,七十战而胜其乱,因致无为。九黎害德,颛顼征之,已克而治。桀为乱,放之;纣无道,武王伐之。汤、武身及太平。若人渐浇诡,不复返朴,今当为鬼为魅,尚安得而化哉!”德彝不能对然心以为╳不可帝纳之不疑至是天下大治蛮夷君长袭衣冠带刀宿卫∞东薄海南逾岭户阖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帝谓群臣曰:“此征劝我行仁义,既效矣。惜不令封德彝见之!”后谓长孙无忌曰:“魏征、王珪事隐太子、巢刺王时,诚可恶,我能弃怨用才,羞古人。然征每谏我不从,我发言辄不即应,何哉?”征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谏,若不从辄应,恐遂行之。”帝曰:“第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征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离所以事尧、舜也。”帝大笑曰:“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5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德彝不能对然/心以为不可/帝纳之不疑/至是/天下大治蛮夷/君长袭衣冠/带刀宿卫/东薄海/南逾岭/户阖不闭/

B.德彝不能对然/心以为不可/帝纳之不疑/至是/天下大治/蛮夷君长袭衣冠/带刀宿卫/东薄海/南逾岭/户阖不闭/

C.德彝不能对/然心以为不可/帝纳之不疑/至是/天下大治蛮夷/君长袭衣冠/带刀宿卫/东薄海/南逾岭/户阖不闭/

D.德彝不能对/然心以为不可/帝纳之不疑/至是/天下大治/蛮夷君长袭衣冠/带刀宿卫/东薄海/南逾岭/户阖不闭/

5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帝,我国上古时期的五位最具影响力的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即黄帝、颛顼、蚩尤、尧、舜。

B.隐太子,指李建成,唐朝开国太子,高祖李渊嫡长子,在“玄武门事变”中被杀,追谥“隐”。

C.批逆鳞,逆鳞指龙喉下倒生的鳞片,批逆鳞指触犯了龙的逆鳞,比喻臣下直言劝谏,触犯君主。

D.尚书省,隋唐时◆负责执行国家重要政令。隋唐对三省加以厘定,形成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三省制。

5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不事经营,精通书术。他年少时就成了孤儿,因家中落魄,只好去做道士;但有大志,学问通贯古今。

B.魏征谏行仁政,颇有成效。太宗叹息大乱之后,天下难治,魏征引史据典,劝太宗行仁政,后治国有成。

C.魏征一心为国,主张坚定。封德彝认为魏征是一介书生,喜爱空谈,扰乱国家。魏征据理力争,彝不能对。

D.魏征忠诚坦荡,敢于进谏。他曾侍奉过隐太子、巢刺王,太宗也曾觉得他可恶,但他心底无私,善谏敢言。

5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哲之治,其应如响,期年而可,盖不其难。

(2)帝谓群臣曰:“此征劝我行仁义,既效矣。惜不令封德彝见之。”

55.唐太宗说魏征“我但见其妩媚耳”。在唐太宗的眼中,魏征有哪些“妩媚”之处?

(2021·山东烟台·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酉,以元稹为左拾遗。

稹上疏论谏职,以为:“昔太宗以王珪、魏征为谏官,宴游寝食未尝不在左右,又命三品以上入议大政,必遣谏官一人随之,以参得失,故天下大理。今之谏官,大不得豫召见,次不得参时政,排行就列,朝谒而已。近年以来,正牙①不奏事,庶官罢巡对②,谏官能举职者,独诰命有不便则上封事耳。君臣之际,讽谕于未形,筹画于至密,尚不能回至尊之盛意,况于既行之诰令,已命之除授,而欲以咫尺之书收丝纶之诏,诚亦难矣。愿陛下时于延英?召对,使尽所怀,岂可置于其位而屏弃疏贱之哉!”

稹又以贞元中王伾、王叔文以伎术得幸东宫,永贞之际几乱天下,上书劝上早择修正之士使辅导诸子,以为:“太宗自为蕃王,与文学清修之士十八人居。后代太子、诸王,虽有僚属,日益疏贱,至于师傅之官,非眊聩废疾不任事者,则休∏戎罢帅不知书者为之。其友谕赞议之徒,尤为冗散之甚,搢绅皆耻由之。就使时得僻老儒生,越月逾时,仅获一见,又何暇傅之德义,纳之法⌒度哉!夫以匹士爱其子,犹知求明哲之师而教之,况万乘之嗣,系四海之命乎!”上颇嘉纳其言,时召见之。

丁卯,河南尹房式有不法事,东台监察御史元稹奏摄之,擅令停务。朝廷以为不可,罚一季俸,召还西京。至敷水驿,有内侍后至,破驿门呼骂而入,以马鞭击稹伤面。上复引稹前过,贬江陵士曹。翰林学士李绛、崔群言『稹无罪。白居易上言:“中使陵辱朝士,中使不问而稹先贬,恐自今中使出外益暴横,人无敢言者。又稹为御史多所举奏不▽避权势切齿者众恐自今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疾恶绳愆有大奸猾陛下无从得知。”上不听。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正牙,同”正衙”,②巡对,轮流引见,咨询政事。③延英,延英殿,指唐代长安大明宫殿。

5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稹为御史/多所举奏不避/权势切齿者众/恐自今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疾恶绳愆/有大奸猾/陛下无从得知

B.又/稹为御史/多所举奏不避/权势切齿者众恐/自今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疾恶绳愆/有大奸猾/陛下无从得知

C.又/稹为御史/多所举奏/不避权势/切齿者众恐/自今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疾恶绳愆/有大奸猾/陛下无从得知

D.又/稹为御史/多所举奏/不避权势/切齿者众/恐自今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疾恶绳愆/有大奸猾/陛下无从得知

5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拾遗,唐代谏官名,负责规谏皇帝,以救补皇帝言行方面的缺失。

B.封事,密封的诏书;皇帝下∑ 达命令,用皂囊封缄以防泄漏,故称。

C.召对,古代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问题。

D.内侍,掌宫廷内部事务之职,多用宦官;后世以内侍为宦官专称。

5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稹奉职勤恳,尽心谏官职责。元稹认为只有发挥谏官对朝廷的监察作用才能实现国家大治,而今他们遭弃置,被疏远贱视,仅剩举荐人才之责。

B.元稹颇有远见,重视皇子教育。元稹提出的对皇子教育的建议极有见地,认为应选择贤能明理之士做太子、诸王之师,皇帝赞许井采纳他的意见。

C.元稹恪尽职守,惩治不法官员。河南尹房式横行不法,身为东台监察御史的元稹上奏朝廷将其拘押,并擅停其职务,但元稹的做法未被朝廷认可。

D.元稹受辱被∑贬,遭受不公待遇。元稹受内侍辱骂并被击伤面部,皇上没有惩罚内待,反而将元稹贬谪,尽管有人进言据理力争,皇★上却不予采纳。

5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不得豫召见,次不得参时政,排行就列,朝谒而已。

(2)况于既行之诰令,已命之除授,而欲以咫尺之书收丝纶之诏,诚亦难矣。

A类央企信托-470号河南?洛阳的简单介绍

60.元稹是怎样劝说皇帝“早择修正之士使辅导诸子”的?

(2021·山东菏泽·高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更始二年,遣尚书仆射鲍永行大将军事,安集北方。衍因以计说永曰:“伏念天上离王莽之害久矣。今生ぷ人之命,县于将军,将军所杖,必须良才,宜改易非任,更选贤能。然后简精锐之卒,发屯守之士,三军既整,甲兵已具,相其土地之饶,观其水泉之利,制屯田之术,习战射之教,则威风远暢,人安其业矣。若镇太原,抚上党,收百姓之欢心,树名贤之良佐,天下无变,则足以显声誉,一朝有事,则可以建大功。”永既素重衍,为且受使得自置偏裨,乃以衍为立汉将军,领狼孟长,屯太原,与上党太守田邑等缮甲养士,扞卫并土。

世祖即位,遣刘延攻天井关,与田邑连战十余合延不得进邑迎母弟妻子为延所获后邑闻更始败乃遣使诣洛阳献璧马即拜为上党太守因遣使者♀招衍衍等疑不肯降而忿邑背前约,

邑报书曰:夫人道之本,有恩有义,义有所宜,恩有所施。君臣大义,母子至恩。今故主已亡,义其谁为;老母拘执,恩所当留。而厉以贪权,诱以策马,抑其利心,必其不顾,何其愚乎!

后永、衍审知更始已殁,乃共罢兵,幅巾降于河内。帝怨衍等不时至,永以立功得赎罪,遂任用之,而衍独见黜。顷之,帝以衍为曲阳令,诛斩剧贼郭胜等,降五千余人,论功当封,以谗毁,故赏不行。

衍有大志,不戚戚于贱贫。居常慷慨叹曰:“衍少事名贤,经历显位,怀金垂紫,揭节奉使,不求苟得,常有陵云之志。三公之贵,千金之富,不得其愿,不概于怀。贫而不衰,贱而不恨,年虽疲曳,犹庶几名贤之风。修道德于幽冥之路,以终身名,为后世法。”居贫年老,卒于家。

6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与田邑连战十余合/延不得进/邑迎母弟妻子/为延所获后/邑闻更始败/乃遣使诣洛阳献璧马/即拜为上党太守/因遣使者招衍/衍疑不肯降而忿/邑背前约/

B.与田邑连战十余合/延不得进/邑迎母弟妻子/为延所获/后邑闻更始败/乃遣使诣洛阳献璧马/即拜为上党太守/因遣使者招衍/衍疑不肯降/而忿邑背前约/

C.与田邑连战十余合/延不得进/邑迎母弟妻子/为延所获/后邑闻更始败/乃遣使诣洛阳献璧马/即拜为上党/太守因遣使者招衍/衍疑不背降而忿/邑背前约/

D.与田邑连战十余合/延不得进/邑迎母弟妻子/为延所获后/邑闻更始败/乃遣使诣洛阳献璧马/即拜为上党/太守因遣使者招衍/衍疑不肯降/而忿邑背前约/

6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兆,汉代京畿的行政区划名,为三辅之一,后世因称京都为京北

B.行,此处指代理某种官职,和“领狼孟长”中的“领”意思相同。

C.幅巾,用整幅布制作的包头的头巾,文中指脱去盔甲,换上普通装束。

D.垂紫,悬垂紫色的印绶,汉朝相国、丞相、太尉太师等皆金印紫绶

6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衍分析天下形势,向鲍永献计。他指出王莽为政给天下带来的危害,建议鲍永,身々为将军应该在选贤、屯田、练兵等方面有所作为。

B.冯衍深受鲍永器重,被委以重任。冯衍平日里就得到鲍永的赏识,向鲍永献计之后,又被任命为立汉将军,与太守田邑等共同守卫并州土地。

C.冯衍归顺世祖之后,仕途不顺利。在河内投降时,他因归顺不及时被朝廷贬黜;任曲阳县令时杀了贼寇郭胜等,但皇帝仍因旧怨不封赏他。

D.冯衍师从名贤之士,有美好声名。冯衍胸怀大志,年轻时就向名贤之士学习,到老都很注重修养美德,以具备名贤风度、成为后代榜样自勉。

6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生人之命,县于将军,将军所杖,必须良才。

(2)帝怨衍等不时至,永以立功得赎罪,遂任用之,而衍独见黜。

65.田邑投降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1·山东滨州·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①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成,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②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俱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故曰:“然则故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且为人任,当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敞遂出。宣帝果诛爽。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枯曰:“钟士季何故西出?”枯曰:“将为灭蜀也。”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令日难至吾家矣圆请于文帝帝不听宪英谓绣曰:“行矣,成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

(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①魏文帝,指曹丕。②宣帝,与下文的“太傅”都是指司马懿。

6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

B.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

C.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

D.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

6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斩关,“关”是“门闩”的意思,“斩关”意思是砍断门闩,攻破城门。

B.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曾位列三公,汉朝以后常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C.崩,古代把帝王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作比喻,所以称帝王死为“崩”。

D.执鞭,持鞭驾车,多借以表示卑贱的差役;亦指侍奉或追随别人。文中指前者。

6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宪英明察秋毫,见微知著。通过曹丕被立为太子后溢于言表的喜悦表现,她推测魏国以后恐不会长久兴盛。

B.辛宪英缜密果决,能谋善断。流言说司马懿要谋反,她分析司马懿不过是想除掉曹爽,并帮辛敞作了明智选择。

C.辛宪英崇道务本,倡行忠义。面对危难的局势、险恶的环境,她劝导子弟应安分守道,因势利导,保全性命。

D.辛宪英善于识鉴,有知人▓之明。她认为钟会做事放纵,不甘居人下,恐怕有异心,后来钟会果然反叛了魏国。

6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

(2)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

70.本文人物众多,关系复杂,请分别说明两组人物的关系:辛毗与羊耽,羊琇与辛敞。

参考答案

1.A

2.A

3.B

4.(1)如果这样,A类央企信托-470号河南?洛阳你想要什么才这样做?

(2)让他们按时作息,不好的就让他离开,不要让他败坏了群体。

5.①公孙弘认为卜式捐出一半家产却不求回报,不符合人之常情。

②公孙弘认为接纳这笔钱固然可以▽教化百姓,但会扰乱律法。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岁余”,表示时间的状语,一般单独成句,排除BD;

“浑邪王等降”,“浑邪王”是本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C。

本句译为:过了一年多,正赶上汉军屡次出征,浑邪王等人投降,县官花费很大,仓库空虚。第二年,贫民∩大迁徙,都靠官府供给,官府没有力量全部负担起来。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皇帝的谥号是后人根据他生前的行为赋予的美称”错误。谥号有褒有贬。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不会冤枉任何一个人”错误。“式何故见冤于人”的意思是“我怎会受人冤屈”,不是冤枉别人。

故选B。

4.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苟”,如果;“子何欲而然”,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子欲何而然。

(2)“以时”,按时;“辄”,就;“斥去”,排斥并使之离去;“败群”,危害集体。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分析可知,公孙弘对于卜式主动捐资助边的义举,却认为是不合乎人情的。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天下楷模来扰乱了法纪,愿陛下不要再去理会他。即公孙弘认为卜式捐出一半家产却不求回报,不符合人之常情。公孙弘认为接纳这笔钱固然可以教化百姓,但会扰乱律法。

参考译文:

当初,匈奴常常侵扰北部边境,汉朝在那里屯驻很多戍守的士兵,边境屯粮不足供给,于是招募百姓能纳粮给官府或者运送粮食到边地的封拜爵位,最高的可封军功爵位至大庶长。孝景帝时,上郡以西发生旱灾,允许百姓向官府缴纳粮食来免除罪过。卜式是河南人,以种田养畜为业。这时候汉朝廷正数次遣将出兵对匈奴作战,卜式上书说,愿意把一半家产交给官府作为边境作战费用。天子派使者问他:“你是想做官吗?”卜式说:“为臣自幼放牧,不熟悉官场的事★,不愿做官。”使者问:“是家中有冤屈,有话要对天子说?”卜式道:“臣生来与人无争,同邑人有贫穷的我就借贷给他,不善良的我就教导他,使他驯良,邻里人都愿听我的话,我怎会受人冤屈!没有要对天子说的话。”使者说:“如果这样,你想要什么才这样做?”卜式道:“天子要讨伐匈奴,我认为有才华与能力的应该到边境去效力,有钱的出钱,这样才能灭掉匈奴。”使者把他的话回报了天子。天子又转告公孙弘丞相。公孙弘说:“这不合人情。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天下楷模来扰乱了法纪,愿陛下不要再去理会他。”于是天子很久没给卜式答复。卜式回家后,依旧种田△放牧。过了一年多,正赶上汉军屡次出征,浑邪王等人投降,县官花费很大,仓库空虚。第二年,贫民大迁徙,都靠官府供给,官府没有力量全部负担起来。卜式拿着二十万钱交给河南太守,作为给迁徙的百姓的花费。河南呈上富人资助贫人的登记册,天子见到上面卜式的名字,尚能记得,说道“这是前些日子,要献一半家产助边的那个人”,于是赐给卜式戍边徭役四百人的费用。卜式又把它全都交给官府。那时富豪人家为了逃税争着隐匿家产,唯有卜式热衷于输资帮助官府。天子于是认为卜式的确是位有德长者,就给他显官尊荣让百姓向他学习。卜式不愿做郎官。天子说:“我有羊在上林苑中,想请你替我放牧。”卜式才做了郎官,穿着布衣草鞋放羊。一年多后,羊群肥壮且繁殖了很多。天子路过这里看到羊群,夸奖他一番。卜式道:“不但牧羊是这样,治理百姓与这是同一道理。让他们按时作息,不好的就让他离开,不要让他败坏了群体。”天子听了很是惊奇,封他为缑氏县令试一试他的本领,果然缑氏百姓反映很好。升任为成皋令,办理漕运的政绩又被评为最好。天子认为卜式为人朴实忠厚,封他做了齐王太傅。南越反叛,齐国相卜式上书说:“为臣曾闻说天子有忧虑,是臣子的耻辱。如今南越反叛,臣父子情愿与齐国的操船兵卒一起战死于南♂越战场。”天子下诏说:“卜式虽然是个耕田放牧人,并不以此求利,每有剩余就帮助朝廷缓解经费的困难。如今天下不幸有危急的事发生,而卜式奋勇请求父子为此献身,虽然还没有参加战斗,心中的义念可说是已表现出来了。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黄金六十斤,农田十顷。”

汇编不易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5 yuan 获取

全套打包价55 yuan

添加微信:276433452 获取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819848本文地址:/x39mrq/post/768.html发布于 2023-07-2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政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