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819848

未命名

819848 2023-11-01 96
未命名摘要: ...

10月26号官媒转发了一条消息,就是8月25号官方发的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房方面的文件,这个转发就有点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8月的新闻和文▅件,为什么10月底再说一次。这不免就让人浮想联翩了,这个新闻的两╱天前刚放消息,发行一万亿特别国债,配合2024年提前下达的新增地方债,大约总额度是3.7万亿。对于这些国债官方给的说法是主要补短板,用于抗灾和水利工程之类的东西。

很多媒体把这个文件说成二次房改来了,这个再次房改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21年北京大学教授徐远的文章:他认为推动城市化进一步发展,要以“二次房改”的气魄,启动新一轮住房改革,是一举三得的政策抓手,短期、中期和长期都有战略〓性的利益。第一次房改让房子具有了商品的属性,二次房改就可以让房子具有保障属性,促进新市民进程,扩大城市化进程。因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半场,上半场是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下半场是城市化带动工业化。自媒体喊二←次房改比较统一的说法是,要搞新加坡模式了。当然也有部分房产自媒体,又再喊房价暴涨了。因为现在政策的明确落地方案和官方解读还没出来,实施后的效果也没显现出来,所以暂时不好评价这两种说法的对错,从媒体的角度来说,无非还是屁股决定脑袋的说法,说新加坡模式,居者有其屋的,是吸引哪些看空房价的观众,说房价暴涨的吸引哪些看多房价的观众,各为其主,各说各话,反正谁也不在意谁,两个频道的逻辑。

从当下的情况来看,会不会学习新加坡模式,掀起保障房建设高潮呢,显然有点难度,现在各地财政捉襟见肘,重要的是商品房已经过剩了,再继续建设的意义是什么?甚至都不如直接收购开发商手里的存货,包括给城投手里的存货来的经济实惠。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地方财政捉襟见肘,就是让他们敞开建设,资金从哪里来。

至于传说的新加坡模式,那就更有点麻烦了,新加坡是保障房和商品房8:2,而中国这个比例是多少?今天我们在群里还有个争论,到底中国住房自有率到底多高,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2020年就到96%了,这还怎么搞新加坡模式?难道让你老家有套房,还可以在大城市申请套低价保障房?显然这种政策推广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而且一旦推广的话,只要价格足够低廉,必然造成中小城市地产的大幅抛售,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首先想办法抛掉老家的房子,去搞大城市的保障房。

所谓的二次房改,我们认为更大的可能是让房子回归商品属性,该涨的地方涨,该跌的地方跌,让房地产回归市场的目的还是要激活交易量,有能力有想法的,去大城市核心地段买,资金实力弱的去小地方买。实在想在大地方生存又买不起房子的,可以根据对城市贡献的大小,获得保障房的☆机会,老破小或者偏远地区的房价该随行就市就随行就市,官方也别老拖着。但是按照一贯的逻辑,即便放开申请保〗障房,也一定比商品房综合品质差,比如地段差,交通差,户型差之类的。地方还是有动力引导老百姓去买商品房而不是保障房。

至于流传的国家要做大房东,未来都租国家房子,这个想法就更有点扯了,我们在群里对这种想法的评价是,刚吃饱饭就忘记挨饿的历史了。想想当年福利分房,单位集资建房的年代是怎么过的。不用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结果就是,有些人一辈子分不到一套房,就算分到了,6口人,挤60平的房子。一住一辈子。关键你不跑关系不送礼还分不到单位的房子。以上海为例,难道你现在租房东的房子5000一个月,变成国家租给你就3000了?不要忘记一线城市现在个人的租售比才1%-2%左右,难道让国家出租的时候就指望租售比再□降低到0.5%,天上不掉钱,底下不涨钱。就算租售比变成3%,让房价降50%,这种生意能维持长久?要知道就算国家贷款也□ 要3%以上的利率。这是市场价,只要低于市场价,那就是用全民财富补贴租赁市场。谁创造价值去支撑?

接文章的开头,为什么我们说这个文章2个月后被提出来很有意思。先发国债,再发文章。我们认为有点提醒地方政府注意地产的意思。很多群友说不是要搞减灾之类的东西,钱又不进地产,跟地产什么关系。这就好比张三因为公司破产,找你借100万块一样,你告诉他好好经营公司,但只要钱到他手里,鬼知道他花哪里去了,可能转手就给自己买了辆车。从高层来说现在维持地产在不涨不跌的局面是最优状态,放出钱来,更大可能就是给地方债和地产风险输血的,只是不能这么说,不然好容易搞的经济转型又要被房价上涨预期打乱了。


未命名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819848本文地址:/x39mrq/post/9570.html发布于 2023-11-01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政信网